宋理宗(1205年1月26日~1264年11月16日) |
宋朝=北宋(西元960~1127年)+南宋(西元1127~1279年)=西元960~1279年=共319年
宋朝皇帝人數=北宋(9位)+南宋(8位)=共16位
宋朝皇帝趙昀=南宋皇帝=宋理宗=下方圖中人
絹本設色畫‧立軸‧縱189 cm,橫108.5 cm‧台北故宮博物院藏
話說宋朝的開國皇帝「宋太祖趙匡胤」的次子「燕王趙德昭」,有一位九世孫,名叫「趙與莒」,於南宋嘉定十五年(西元1222年)時,被立為當時的皇帝「宋寧宗」的弟弟「沂王」的嗣子(養子),改名為「趙貴誠」。
南宋嘉定十七年(西元1224年),因「宋寧宗」的八個兒子,全部夭折,「趙貴誠」有幸被立為皇子,賜名「昀」。
同年(西元1224年9月17日),「趙昀」成了「宋理宗」,是南宋的第五位皇帝;宋朝的第十四位皇帝;整個宋朝在位最久的皇帝(從即位到西元1264年11月16日病逝,共在位40年)。
有此一說:宋理宗的遺顱成了「骷髏碗」 |
一‧一個人要變成骷髏,首要條件便是「死翹翹」¢
達成日:西元1264年11月16日(南宋景定五年)病逝,葬於浙江省紹興市東南17公里的「永穆陵」。
二‧皇帝變成骷髏之後,骷髏要再大方的重現江湖,首要條件便是「國要亡」¢
達成日:1279年3月19日(南宋祥興二年),不敵窮追猛打的元朝大軍(忽必烈於西元1271年12月18日,改國號「大蒙古國」為「大元」,是為元世祖),宋丞相陸秀夫,背著年僅8歲,即位不過才10個月的「宋帝昺」跳海殉國,宋亡。
三‧骷髏如何再變成「碗」,首要條件便是「有個不怕鬼的超級大尾鱸鏝」¢
達成日:西元1285年(元朝至元二十二年),吐蕃高僧「八思巴」帝師的弟子「楊璉真珈 註一」,時值擔任元朝江南「釋教都總統」註二,仗著硬梆梆的靠山(元世祖忽必烈與宰相桑哥),夥同「演福寺」的僧侶「允澤」,共同挖掘「南宋六陵」註三。
《輟耕錄》和《癸辛雜識》:至元二十二年九月,楊璉真珈和允澤率部眾蜂擁到來陵地,陵使羅銑竭力相爭,不讓開陵,允澤拔刀相逼,羅銑無奈大哭而去。這夥歹徒有恃無恐,先盜掘甯宗、理宗、楊後等陵。
《明史》:至元間,西僧嗣古妙高欲毀宋會稽諸陵。夏人楊輦真珈為江南總攝,悉掘徽宗以下諸陵,攫取金寶,裒帝后遺骨,瘞于杭之故宮,築浮屠其上,名曰鎮南,以示厭勝,又截理宗顱骨為飲器。真珈敗,其資皆籍於官,顱骨亦入宣政院,以賜所謂帝師者…
四‧宋理宗的遺骸,製作過程,有兩種說法:
1‧楊璉真珈將其屍身,倒吊三日,待屍身流出防腐的水銀後¢
割其頭顱,製成「骷髏碗」,獻予帝師「八思巴」¢
其餘遺骸,繼續曝曬雨淋。
2‧楊璉真珈將眾帝后的屍身,曝曬雨淋¢
32歲的紹興人士「唐玨」,率眾以豬羊之骨更換遺骸(因理宗頭臚過大,故未更換),裝入書以各帝陵名號的黃絹做成的囊袋,置於木櫃內,遷葬于蘭渚山天章寺前(今紹興蘭亭附近)¢
七日後,楊璉真珈將理宗的顱骨鑲銀塗漆,製成酒器¢
其餘眾屍骸,置於臨安故宮中,上築13丈高的白塔鎮壓,謂之「鎮本」。
《南寧雜事》:故宮忽見舊冬青,一塔如山塞涕零。領訪魚影香骨案,更從何處哭帝陵。
五‧宋理宗的遺骸\骷髏碗,去向:
明初時,明太祖朱元璋得知此事,喟嘆不已,下旨,尋回了宋理宗的「骷髏碗」。
明‧嚴從簡的《殊域周咨錄》:…上嘆息久之,謂(危)素曰:『宋南渡諸君無大失德,與元又非世仇,元既乘其弱取之,何乃復肆酷如是耶!』
洪武二年(西元1369年),朱元璋以帝王之禮,將其葬於應天府(今之南京市)。
次年,又將宋理宗的頭顱骨,歸葬於修復的浙江紹興「永穆陵」。
什麼是「骷髏碗」? |
名稱:「骷髏」西藏語音kapala\嘎巴拉;「骷髏碗=嘎巴拉碗」,又稱為「人頭器」或是「內供顱器」。
來源:修行有成的喇嘛,依其生前遺願製成。
材料:頭蓋骨。
用途:藏傳佛教密宗的法器之一。舉行灌頂儀式時,先將「灌頂壺」內的甘露\聖水,灑在修行者的頭頂上,而後,修行者飲用盛於「骷髏碗」內的酒,最後授予修行者密法。
用人的頭蓋骨做成物品,好像蠻殘忍的,不過,根據《藏地密碼9 揭開藏傳佛教靈魂轉世之謎》一書的解釋:「藏傳佛教認為,生是靈魂附著肉體的過程,死是靈魂逃離肉體的過程。肉體本質上只是外殼,有意義的是靈魂。」;因此,依照修行有成的喇嘛的遺願,將其顱,製成作為法器之用的「骷髏碗」,合其理。
金托嘎巴拉碗(嘎巴拉碗中的極品之作)¤ ¤
清(十九世紀)‧高25.5‧寬18.5釐米‧西藏博物館藏
銀鎏金嘎巴拉碗 ¤ ¤
清‧高21釐米‧北京民族文化宮藏
謎樣的「有此一說」 |
按照前段「骷髏碗」的定義,雖然宋理宗推崇理學,但何德何能,死後,頭蓋骨還能成為神聖的法器?
看看宋理宗在位時的「政績」:
一‧宰相專權:專權宰相不只一人,最有名的當屬「史彌遠」與「賈似道」,宋理宗專職「不問政事」。
二‧稱臣割地:南宋開慶元年(西元1259年),宰相賈似道,除向蒙古稱臣,尚將長江以北的土地,割讓給蒙古。
三‧好女色‧召妓進宮:由內侍董宋臣安排,不止常找歌妓舞女入宮,臨安名妓唐安安,更是長住皇宮。
四‧後宮亂政:「閔妃」恃寵而驕,結黨營私,排除異己,陷害忠良,造成了史稱「閻馬丁董」的亂政。
五‧立了個昏庸無能的繼位皇帝:宋理宗子嗣少,又不幸的全夭折了,故立其弟「榮王趙與芮」之子,七歲才會說話,
智商低落的「趙禥」為太子,是為繼位的「宋度宗」。
真是令我百思不得其解,「楊璉真珈」為何會用「宋理宗」這樣的一個皇帝的頭蓋骨來製成法器呢?因「崖山海戰」一役,宋亡於元,為何會用手下敗將的宋朝皇帝的頭蓋骨來製成法器?本人實在覺得太不可能了¤
一‧宋理宗的骷髏碗是「飲器」?
《明史》有云「…又截理宗顱骨為飲器…」;飲器不一定是為灌頂用的法器啊,可能只是單純飲酒用的酒器!
明‧田汝成《西湖遊覽志餘》等書記載:唐玨收取帝、后骨骸後7天,楊璉真珈竟命人將理宗顱骨鑲銀塗漆,製成酒器,飲酒作樂。
二‧如果不是製成「飲器」又會是啥?又有另一說,其實是「溺器」。
「飲器」裝盛喝下肚的液體的器皿;「溺器」裝盛喝下肚的,再排出體外之物的器皿。哇,兩者也差太多了吧。
我不相信前者,對後者亦抱持狐疑,反正、終究就是一個沒有人證與物證,藏於浙江紹興的「永穆陵」之內的謎。
猜想,清代詩人「王居瓊」,也是根據謎樣的「有此一說」,寫出了《穆陵行》:
六陵草沒迷東北,冬青花落陵上泥。
黑龍斷首作飲器,風雨空山魂夜啼。
當時直恐金棺離,鑿石通泉下深錮。
一聲白雁渡江來,寶氣競遂奴僧去。
金屋猶思宮女侍,玉衣無複祠官護。
可憐持比月氏王,寧飼鳥鳶及狐兔。
百年枯骨卻南返,雨花臺下開幽宮。
流螢夜飛石虎殿,江頭白塔今不見。
人間萬事安可知,杜宇聲中淚如霰。
盜墓\贓物 VS 考古\古董文物! |
許多資料寫道,「楊璉真珈」的挖掘宋六陵的行為是「盜墓」。但我不認同,幹嘛要用「盜」?元朝建國於西元1271年,
元滅宋於西元1279年;挖掘宋朝六皇陵的時間是西元1285年(元朝至元二十二年),勝者為王,何須要用「盜」?
大大方方的挖、取,即可。中國挖掘秦始皇陵,有人稱為「盜墓」嗎?有人稱「兵馬俑」為贓物嗎?
如果不分年代,不論身份地位,一切挖掘古墓的行為,皆謂之「盜墓」,那所謂的「出土文物」,豈非都成了「贓物」?
以下各圖中所示之物,是古董文物?還是贓物?還是「以上皆是」?
宋理宗的《楷書淺沙流水聯句》冊頁¤¤‧
2013年10月5日,「中國嘉德(香港)國際拍賣有限公司」以5.1億元港幣收槌的秋季拍賣會「大觀 -- 香港之夜」,此冊頁以4,255萬港幣,拔得拍賣價頭籌。
骷髏碗\嘎巴拉碗¤¤‧
清(乾隆時期),避暑山莊博物館藏 ¤ ¤
西藏宗教首領,覲見清朝皇帝時的禮物。
清‧頭蓋骨直徑19.3釐米,座寬19釐米,通高22.5釐米,碗高10釐米‧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¤ ¤
下圖左,為四川博務院藏
宋理宗的骷髏碗¤¤‧
誰曉得宋理宗的「「永穆陵」裡面,到底有那些東西?
到底有沒有宋理宗的骷髏碗???????
【註一】楊璉真珈,又作楊輦真珈、楊璉真加或璉真伽,党項人,西夏藏傳佛教薩迦派(喇嘛教之花教)僧人。
【註二】釋教都總統:元代佛教領袖,位居帝師、國師之下。
【註三】總共挖掘了南宋皇陵區的101座墓(含后妃大臣之墓),共得珍寶無數,如:徽宗陵(馬烏玉筆箱、銅涼撥鏽管)、高宗陵(真珠戲馬鞍),光宗陵(交加白齒梳、香骨案)、理宗陵(伏虎枕、穿雲琴、金獵晴)、
度宗陵(玉色藤絲盤、魚景瓊扇柄)…另得黃金1,700兩,白銀6,800兩,鈔116,260錠:實屬南宋皇陵的最大的一次浩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