民國初年,有幾位男士,被冠上了「民國四大美男子」的封號。稱「美男子」,好像有點娘味,照現今的叫法是「帥哥」。誰是佼佼者?有兩種名單:1 汪精衛、周恩來、蔣介石、張學良;2 汪精衛、周恩來、孫中山、梅蘭芳。不同的說法,卻都有「汪精衛」與「周恩來」入榜。合併起來,成了本文的「民國六大美男子」。
「俊男美女」、「郎才女貌」,令人稱羨的組合,用在婚姻配偶上,不容易,尤其在外人眼中,更難(幸好,情人眼裡出西施)。然而,被冠上了「美男子」的封號,令我好奇,他們的妻妾是啥模樣?搜集網路上各人不同時期的照片,瞧分明來看仔細,也順便簡單瞭解一下他們的情緣(不含情人,否則…太多了…)。
按姓氏筆劃順序,先瞧汪精衛的「盧山真帥面目」吧¤
● ● 汪 精 衛 ● ●
1883年5月4日~1944年11月10日【何故去世?難以定論!】
1940~1945年,日本侵華時扶持的國民政府的主席及行政院院長,有名的大漢奸。一次婚姻。
配湡 陳璧君 1891年11月5日~1959年6月17日21:15【大葉性肺炎導致心臟衰竭,病逝上海提籃橋監獄醫院】
1908年3月,陳汪結識於馬來西亞檳城華僑俱樂部小蘭亭,17歲的陳對26歲的汪極其仰慕。1910年4月16日,曾言「革命家不結婚」的汪,在北京暗殺攝政王載灃失敗入獄,陳主動示愛:「…你我兩人已不可能舉行形式上的結婚儀式,但你我兩人從現在起,在心中宣誓結為夫婦,你看好嗎?」,汪回覆以「血」書寫的「諾」;11月6日,汪獲釋。1912年5月,兩人在廣州結婚,陳成為後來汪偽政權下的第一夫人,積極活躍於政治舞台上。汪去世後,1945年9月12日,陳被重慶國民政府逮捕。1946年4月22日,以「漢奸罪」被判處無期徒刑。1949年5月,毛澤東開出條件,只要陳發表認罪聲明,可獲特赦,但陳拒絕,極力為汪辯護,不承認夫妻倆是賣國漢奸,情願身陷囹圄長達14年多。
● ● 周 恩 來 ● ●
1898年3月5日~1976年1月8日【病逝於北京中國人民解放軍305醫院】
1949~1976年,擔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。一次婚姻。
配湡 鄧穎超 1904年2月4日~1992年7月11日【06:55,病逝北京】
1919年的五四運動,讓兩在天津相遇。1923年,留學法國的周,寄了一張印有德國馬克思主義政治家夫婦 Karl Liebknechtr與Rosa Luxemburg畫像的明信片給鄧,寫道:「希望我們兩個人將來,也像他們兩個人一樣,一同上斷頭台..」,令鄧感動,奠定兩人日後成為「革命的終身伴侶」的基礎。1925年8月8日在廣州,成就了他們口中,先是「一個戰壕裏的戰友」,其次才是「一個屋簷下的伴侶」的結合。
● ● 孫 中 山 ● ●
1866年11月12日~1925年3月12日【09:30,因膽囊腺癌,病逝於北京鐵獅子胡同行轅】
領導革命,推翻大清帝國,中華民國第一任臨時大總統,中華民國國父。
三次婚姻,一位妾室,一位日本人說是妾\中國人說是情人。
元配 盧慕貞 1867年7月30日~1952年9月7日【逝世於澳門】。曾任中華民國三院院長孫科的生母。
1884年5月,裹小腳、正值18歲的盧與孫,憑媒妁之言結婚。1895年10月,廣州起義失敗,孫逃往日本,盧則投靠在檀香山的孫的大哥孫眉,在此居住長達12年之久,夫妻聚少離多。1915年9月,盧雖同意孫納妾,但宋慶齡不願當側室,只能在日本辦妥離婚手續後,移居澳門終老。
妾室 陳粹芬 1873~1960年10月21日【逝世於香港】
1891年,陳與正在西醫書院就讀的孫,結緣於香港屯門基督教堂,不久便在青山紅樓同居,成為孫的「革命伴侶」。黃三德的《洪門革命史》寫道「看見中山先生妾侍,一表人才,中山娶她十餘年,…做伙頭飯與眾兄弟食,洗衣裳,捱盡艱苦。」;1912年兩人分手,原因可能因陳罹患肺結核,怕傳染給孫,於是離去,真相如何?不得而知。陳在孫氏祖譜中的身份是正式的側室,曾與盧慕貞同住,家族相處和睦。與孫分手後,還曾長住孫的兄長孫眉家中,華僑多以「孫夫人」或「孫太太」稱之。當孫辭世時,人在南洋的陳,悲痛地設壇遙祭7天。
妾室\情人 淺田春 日本籍 1882年~1902年【逝世於日本】
1897年橫濱,懂中英文的淺田春擔任孫的秘書(也有說是女僕),因此緣起。《辛亥革命史資料新編》一書,收錄日本外務省《外交史料館》保存的當年兵庫縣知事對孫的跟監檔案,報告:「1900年9月21日,淺田春(十八歲,孫逸仙之妾);1900年2月22日,孫陪同其妾淺田春…;1901年7月2日,孫逸仙與其妾淺田春…;1902年7月9日,孫逸仙因近日其妾去世頗為鬱…」。如記載屬實,這位被日本人稱「妾」,被中國人視為孫的同居「情人」,孫從未正式承認的淺田春,20歲時,因去世導致兩人永隔。至於其樣貌,資料難尋。
妻子 大月薰 日本籍 1888年~1970年【逝世於日本】
1898年的橫濱中華街,10歲的大月薰不慎打翻花瓶,水流到樓下孫之住所,於是前往致歉,孫送她一粒糖漬的椰子,這是他倆第一次見面。1902年,經多次求婚,終獲大月薰之父同意先訂婚。1905年8月上旬,兩人於橫濱「淺間神社」結婚。1906年初,忙於革命的孫離去後,兩人斷了聯絡;5月,女兒「冨美子」誕生。1911年,因失去孫的經濟支助,女兒在5歲左右由魚販宮川領養,大月薰則兩次改嫁。1965年,大月薰親自錄音,訴說與孫的往事。1984年,日本史學家「久保田文次」於「孫文研究」期刊發表研究論文,並經中國史學家認證,一段孫氏祖譜無記載的,被刻意忽略的中日聯姻,終於不再避諱。
妻子 宋慶齡 1893年1月27日~1981年5月29日【20:18,因冠心病和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,病逝北京寓所】
1913年8月30日在日本橫濱,宋與孫再度相見(第一次是宋還在襁褓時)。1914年9月,宋成為孫的英文祕書,感情由然而生亦漸深。1915年6月,宋孫欲結婚,卻遭到宋的父母及孫的友人們強烈反對,除因年齡差距27歲,孫當時尚是有婦之夫;同月,孫接元配盧慕貞到日本談離婚;9月,與元配離婚;10月,宋為愛違抗父命,逃家至日本,當月25日兩人於友人東京住所結婚。
1980年11月,陪孫走完人生最後十年的宋,給中共黨中央的最後一封信中表明「請不要把我和國父放在一起,我不夠格的。」;1981年5月,中共接受她為正式黨員時,宋重申「我死後還是回到上海安息…」。為何不與夫同葬?有一個可信度極低的傳言,說是因為1960年代,宋改嫁\愛戀照顧她生活起居的男秘書。也有人揣測,宋晚年一直想加入共產黨,背離了孫的三民主義思想,才會認為自己不夠格與孫同葬。事實為何?真相已與宋同葬於上海《宋慶齡陵園》!
● ● 張 學 良 ● ●
1901年6月3日~2001年10月14日【20:50,病逝美國夏威夷檀香山Straub醫院】
1936年12月12日,與楊虎城,同為「西安事變」發動者。三次婚姻。
妻子 于鳳至 1897年6月7日~1990年3月20日【因心臟病,病逝美國洛杉磯】
1908年2月,11歲的于與不滿8歲的張,由張父張作霖做主訂婚。1916年4月,在吉林鄭家屯(今雙遼市)結婚,于成為自詡「平生無憾事,唯一愛女人」的花花公子的少帥夫人。1936年「西安事變」後,張被蔣介石軟禁,1937年,在美國陪孩子讀書的于,趕回南京,與夫共難。1940年,于罹患乳癌,經張建議,到美國醫治,從此滯美,夫妻不曾再見。1964年,因張在台灣被軟禁,于隔海對台當局發出嚴厲抨擊,惹惱蔣介石,張的好友張群,親往美國勸于離婚,對此,張給于的回應是「我們永遠是我們,這事由你決定如何應付,我還是每天唱《四郎探母》」。於是,于簽字離婚,但始終不願真正承認,對外仍稱「張夫人」。
妻子 谷瑞玉 1904年2月~1946年
1922年7月,谷張相遇於北疆。1923年,谷擔任張的英文翻譯。1924年,張父張作霖對谷下達「洗盡鉛華,從此不得登臺唱戲、從此不得抛頭露面、不得參政」的約定後,兩人於10月結婚,爾後,谷隨張前線征戰,人稱「隨軍夫人」。1927年夏,時有爭執的兩人分居。1931年1月,結束婚姻。緣起至緣滅,谷始終未能踏進大帥府。其樣貌,不可考。
妻子 趙一荻 1912年5月28日~2000年6月22日11:11【因肺炎及併發症,病逝美國夏威夷檀香山Straub醫院】
1927年春,人稱「趙四小姐」的趙,經大姐絳雪介紹,在天津認識張。1928年7月,趙到奉天探望生病的張。1929年1月18日,趙父在報上刊登「脫離父女關係」聲明:「…詎料四女綺霞,近為自由平等所惑,況自私奔,不知去向…」;自此後,趙張開始同居生活。1930年,張與元配協定「趙四小姐對外沒有夫人名份。對外國人稱秘書;對中國人稱為侍從。」。兩人在「西安事變」後,分隔兩地,直到1940年3月,終因元配赴美,得以團聚。1964年7月4日,同居長達36年後,元配在美簽字離婚,51歲的趙與64歲的張,在台北結婚。
¤上排中:令張學良一見傾心,刊登於《北洋畫報》的趙一荻封面照¤
● ● 梅 蘭 芳 ● ●
1894年10月22日~1961年8月8日(05:00,因心肌梗塞,病逝於北京)
中國「四大名旦」之首,中國戲曲藝術大師。
兩次婚姻,兩位平妻【一夫多妻制下,沒有妾,都是大太太的夫妻關係,又稱「兩頭大」或「對房」】。
妻子 王明華 1892~1929年【因肺結核,病逝天津】
同為京劇世家的兩人,1910年結婚。婚後,王專注地為梅改進、設計角色的髮式、服飾與化妝,梅在舞台上的完美呈現,王功不可沒。在生完兩子後,為專心輔助梅的事業,王毅然決然地做了絕育手術,不幸的是,兩子早夭,因此造成讓梅再娶的原因。喪子後的王,身體日趨赢弱,終因染上肺結核,怕傳染家人,而遠走天津養病,獨居到去世。
妻子 福芝芳 ,1905~1980年1月29日【因腦中風,病逝於北京】
1920年的某次堂會上,同向吳菱仙拜師學唱京劇的福與梅初次邂逅。1921年,經由老師提親,福的母親提出「平妻」的條件,得到梅與無法再生育的元配應允,兩人完婚。婚後與元配相處融洽,並接替打理一切梅的生活起居。
1961年,梅逝世,福堅持土葬,更婉拒周恩來想讓梅葬於八寶山烈士公墓的好意,將梅與元配妻子合葬於萬花山的私家墓地,同時也為自己預留空穴在旁。
● ● 蔣 中 正 ● ●
1887年10月31日~1975年4月5日【因突發性心臟病,病逝台北士林官邸】
中華民國第1~5任總統。三次婚姻,一位妾室。
元配 毛福梅 1882年11月9日~1939年12月12【被日軍炸死於溪口鎮】。蔣經國生母。
1901年,憑父母之命,裹小腳的毛嫁給小自己五歲的蔣。1921年11月28日,喪母不久的蔣,在給兩子的信中寫下「余今與爾等生母之離異」,等同休妻的字句。1927年,完成法律上的離婚手續。此後,毛仍住蔣家祖屋及名列祖譜。1939年,日軍以炸毀奉化蔣家為要脅,迫蔣和談,蔣不從,於是日軍進行轟炸。毛在失蹤數日後,才被發現喪命於蔣宅《豐鎬房》屋外,日軍的炮彈下。
妾室 姚冶誠 1887~1966【病逝於台灣台中】。蔣緯國的養母。
1911年1月,為避追捕的蔣,躲入蘇州妓院中,得而結識與丈夫離異的姚。1913年,蔣納姚為妾室。次年,姚搬至祖厝與元配毛福梅同住。蔣的日記裡曾寫道:1919年10月18日「冶誠嗜賭不休,惡甚,惱甚!」;1920年5月16日「近日冶誠嗜賭而不侍我疾,且出言悖謬,行動乖違,心甚忿恨之。」;1923年7月24日「冶誠咒外人,終非大家閨范,心滋不悅。」;在在顯示兩人已漸行漸遠。1924年,蔣攜第二位妻子陳潔如至廣州擔任黃埔軍校校長,姚與養子留居上海。1927年,為成全蔣與宋美齡的婚姻,蔣姚協議正式分手,避居蘇州。1949年,隨養子蔣緯國到台灣定居。
妻子 陳潔如 ,1906年~1971年1月21日(逝世香港)。
1919年夏,兩人初次相遇是在孫中山也在場的聚會中,蔣隨即展開追求,並為其取新名「潔如」,意即「如同純潔」。1921年12月5日,因蔣告知已與妻妾離異,15歲的陳與34歲的蔣,在上海永安大樓大東旅館舉行婚禮,陳成為北伐期間的「蔣總司令夫人」。1926年,因宋美齡的原故,蔣說服陳到美國進修,以五年為約,待北伐成功後,定將迎回,恢復婚姻。1927年8月19日,陳赴美;9月,上海各報刊登了《蔣中正啟事》:「各同志對於中正家事,多有來函質疑者,因未及啟蒙復,特此奉告如下--民國十年,原配毛氏與中正正式離婚。其他兩氏,本無婚約,現在與中正脫離關係。現除家有二子孫,並無妻女。惟傳聞失實,易滋淆惑,特此奉復。」,陳是在赴美的輪船上經由廣播得知此事,也只能避走美國,終生未再嫁。
【關於這段婚姻,奇怪的是,《蔣介石日記》裡並未提及,因此有人抱以質疑態度】
妻子 宋美齡 1897年3月5日~2003年10月24日(23時17 分,在紐約曼哈頓家中去世)
1920年,宋蔣在上海孫中山寓所相識。1922年,蔣展開追求。1927年9月16日,宋藹齡召開記者會,宣佈蔣宋婚訊;9月28日,蔣帶著奉化縣政府辦妥的與元配離婚的證明文件到日本向宋母提親,獲得首肯;12月1日,上海《申報》同時刊登了蔣宋結婚啟事及蔣的離婚聲明:「…毛氏髮妻,早經仳離;姚陳二妾,本無契約…」。1943年2月,受美國羅斯福總統之邀,宋赴美完成募款大任,並在2月18日,成為第一位在美國國會發表演說的中國人\第二位演說的女性。
許多人認為,因政治利益使然,蔣宋是先有婚姻,才有愛情。不論孰先孰後,愛情的確是有的,一路走來,宋對蔣的確也真是助力良多,對國家的貢獻,更甚深,成為中華民國「永遠的第一夫人」。
1934年7月5日,蔣在的日記中寫道:「…余死後,不願國葬,而願與愛妻美齡同葬於紫金山紫霞洞之西側山腹之橫路上…」,可惜,願望趕不上政治變化,蔣葬於台灣桃園慈湖,宋則安厝於美國Ferncliff 墓園,夫妻未能同葬。
~ 完 ~
自我推薦的爆肝之作:影視誇張的 VS 古代流行的→髮型對照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