冰窖

在遙遠的中國古代,每逢寒冬,總有專人從河流湖泊中鑿取天然的冰塊,藏於冰窖中,供應夏日炎炎時人們取用。這份工作,最早出現在商周時代。《詩經.豳風‧七月》:「二之日鑿冰沖沖,三之日納於淩陰註一…」,描述西周農業生活時,人們在臘月時鑿冰聲聲響,正月時藏於冰窖中;《周禮.天官塚宰第一》記載:「淩人註二掌冰。正歲,十有二月,令斬冰,三其淩註三」,是說掌冰官吏,正歲(正月)及農曆十二月,要負責鑿冰與藏冰。當時藏冰主要供祭祀及皇室貴族之用。

由以上可知,最早最早的冰箱就是「冰窖」;最大最大的不插電冰箱也就是「冰窖」。

下圖是位於今北海公園東門外的雪池胡同,建於明代萬曆年間的皇家冰窖「雪池冰窖」。

「冰窖」的使用持續了好久好久,直到清朝時的工部還有18座官屬冰窖(稱官窖),其中5座官窖設在宮裏內務府造辦處的中,專供皇宮和祭祀用冰,其地之大,能貯藏每塊半米見方,重約80公斤的冰塊約20萬塊。而清王府的冰窖,則稱為「府窖」。至於當年的冰塊從那兒來?由北海鑿取來的。

 

冰鑒

凡有所需,須從冰窖取冰,實在很麻煩,聰明的古早人就發明了藏冰的器物「冰鑒」。「鑒」之意為:「大口,以盛冰,置食物以禦溫氣」;《說文解字.金部》解釋:「鑒,大盆也。」。目前已發現最早的冰鑒,是1978年於湖北省隨縣曾侯乙楚墓出土的青銅冰鑒¼

這件戰國時期,長寬均為76釐米,高為63.6釐米的銅冰鑒,只有一層,打開蓋子,內部呈「回」型,最內空間可置食物或酒瓶(有栓勾可卡緊瓶身不搖晃),外圍則擺放冰塊。

由此可知,「冰鑒」其實就是最早的〝不插電〞冰箱。

 

清‧掐絲琺瑯蟠龍透雕寶相花獸耳方冰箱

屬清朝中期,皇帝御用之貯藏食品之物。木頭蓋,外框飾以夔龍紋和回紋圖案的銅胎掐絲琺瑯。

據說這冰箱與「清‧乾隆御制掐絲琺瑯冰箱」,原本被溥儀盜出皇宮,想帶到天津寓所,但因體積又大又重,最後只能就地拍賣了。1985年才由買者陸觀虎的女兒陸儀女士將它們捐給了北京故宮博物院。

 

清‧乾隆御制掐絲琺瑯冰箱

不知道乾隆皇帝可曾親自開過這冰箱?

漂亮的冰箱重達102公斤,主體為掐絲琺瑯,高45釐米;紅木的底座,高31釐米,重21公斤,底部一隅有一小孔,作為排水用。

 

末代皇帝溥儀用過的冰箱

老實說,原本此文只是要介紹「末代皇帝溥儀用過的冰箱」,那知,資料越查越多,結果變成了「中國古人的不插電冰箱」。

話說1925年時,溥儀從北京逃到了天津,入住日本租界地內的「張園」,這只木冰箱就是那時之物。「張園」的房東叫張彪,因為溥儀的到來,為宅子添購了不少傢俱,不知這只冰箱是否也是他給添購的?依溥儀的個性(曾為皇帝的個性),我猜,他應該不會自己開冰箱拿食物的,廚房搞不好都沒進過,很可能沒正眼瞧過這只冰箱。

長、寬、高各為43cm44cm74cm的木冰箱,看起來像普通木櫃,依舊是不插電的,上櫃是放置冰塊用,下櫃的三層都是用來存放食物用的,據說,夏天,大約兩三個小時就得再添加或更換冰塊呢!

盯著瞧了老半天,它不起眼的令人難以想像是曾屬於溥儀的東西,雖然溥儀住在「張園」時,滿洲國還沒成立,他還沒當上康德皇帝,但…這冰箱還真是小呢,外型也真是樸素的可以了,比起老祖宗皇帝的冰箱,真是差很多喔,是末代皇帝落魄的寫照?這目前收藏於〝長春偽滿皇宮博物院〞的小冰箱,在那年代裡,應該屬高檔貨,張彪該不會買個普通貨色給溥儀吧?!

 

 

【註一】淩陰º「淩」=冰;「淩陰」=古代藏冰之處。

【註二】淩人º 官職,負責有關「冰」的事務。

淩人掌冰正,歲十有二月,令斬冰,三其淩。春始治鑒。凡外內饔之膳羞,鑒焉。凡酒漿之酒醴,亦如之。祭祀,共冰鑒。賓客,共冰。大喪,共夷槃冰。夏頒冰,掌事,秋刷。

【註三】三其淩º 三倍於所需之數量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請勿複製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haron's 燕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