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代,幸好沒有照相機,幸好沒有錄影機,更棒的是沒有針孔攝影機。
 

.解〝畫作〞的秘 

原始畫作者為五代時南唐宮廷畫院待詔(宮廷畫師)的江南人士 -- 顧閎中(907960),可惜真蹟已流失,現存於世的皆為摩本之作,連唐伯虎亦臨摩過。上圖長卷是現今公認存世最古老的宋摹本設色絹本,長335.5/寬28.7釐米,以立屏間隔成五段的連環畫作。

{ SharonO S:還好我不是寫清明上河圖…}

三.解〝故事〞的秘
韓熙載(西元902970),字叔言,五代時山東青州北海人,後唐莊宗同光年間的進士。才華橫溢,文章書畫皆極負盛名。其父韓光嗣原是軍中統帥,被後唐明宗殺害後,韓熙載就逃往江南,避禍於南唐,在李昇、李璟(李中主)、李煜(李後主)三主當政時,長期擔任中書侍郎一職。韓熙載曾對友人誇下海口:『如能任我為相,定能平定中原。』,可惜事與願違…
「韓熙載夜宴圖」可不是韓熙載畫的,而是韓熙載在夜宴時的歌舞交際的情形,由當時亦為座上客的「顧閎中」所畫。身為當時南唐宮廷畫師(待詔)的顧閎中為何要描繪這看似無奇的夜宴場景呢?話說有三種傳說
1.南唐當時的李後主李煜,有意重用他為宰相,但又因屢屢聽聞其生活放縱荒誕,夜夜於府中大宴賓客,浸淫在歌舞聲色中。李很想知道宴席間的情景,為瞭解事實真相,故派當時的宮廷畫師顧閎中於夜晚時分前去一探究竟。顧閎中奉旨,不辱使命,觀察入微,將細節銘記在心,巨細靡遺地以畫記錄呈上,最後韓熙載因此而沒能當上宰相。而此畫卻成了顧閎中傳世的唯一作品。
宣和畫譜《宋徽宗所編》:後主李煜欲重用韓熙載,又「頗聞其荒縱,然欲見樽俎燈燭間觥籌交錯之態度不可得,乃命閎中夜至其第,竊窺之,目識心記,圖繪以上之。」
2李後主無意重用其為宰相,只因知道韓熙載生活放蕩不羈,非常生氣,但礙於其大臣身份,不想直接指責過錯,所以命待詔顧閎中前去參加宴會,藉機把其夜夜昇歌的實況畫下,送給他,希望他能自知慚愧,但是,熙載先生也因此而知道他會安然無事。
五代史補:韓熙載晚年生活荒縱,「偽主知之,雖怒,以其大臣,不欲直指其過,因命待詔畫為圖以賜之,使其自愧,而熙載自知安然。」
3李後主有意重用其為宰相,但因當時正深受後周威脅,於是對來自北方的官吏們非常不信任,唯恐叛變,這也包含了來自北方後唐的韓熙載在內。韓某有感於政局不穩,並不想擔任那可能會成為「亡國之相」的職務,也因樹敵太多,為安身立命,故以放蕩、衷情於聲色為掩護來「避國家入相之命」(難怪畫中的韓大人均不見樂開懷的展顏,連微微笑的表情都沒有呢)。果然,李後主派顧閎中前去刺探其生活狀況,而有了這幅畫,也因這幅畫,使韓熙載如願以償沒當上宰相,也才能脫險於於政治風暴中。說沒能當上宰相,那是身前的事,在他去世後,李後主終於下詔贈其宰相之銜。
李後主找顧閎中探究竟、作畫的原因,不論是〝1〞的欲重用而想瞭解真相,還是〝2〞的單純只想作為規勸用,或是〝3〞的因懷疑猜忌而起的窺探,主因皆源於韓老先生的過度縱情聲色。在古代,官賈富豪生活奢華,養歌舞技的人不在少數,李後主又何需如此特別在意呢?據「宋史」記載,韓老先生養有姬妾四十多人,朝廷的俸祿,慷慨的全分給大小老婆了,當沒銀兩時,他老先生就穿上破衣裳,揹起竹筐,扮成乞丐,到各個姬妾香閨去乞食。如果這是真的,這麼過份,當然就得好好查一查啦。
然而那樣的生活方式,到底是天性使然,還是刻意偽裝?千百年前不同朝代、不同人記錄的「史」,都有不同的說法,更何況是21世紀呢?憑各人意願,擇一信之吧,反正都是說不準啦!只是故事。
說是說「解秘」,但凡有關歷史的事兒,都是「很難解的秘」,充其量只能說是「解故事的秘」。
 
.解〝畫中人物〞的秘
瞭解了畫的故事,還要瞭解畫中人物「那位是那位」,那才有意思。只是,除了舞、樂伎不說,還是有好幾位真是不知那位是那位,這也不打緊,我好奇的是:先生閎中人在那兒?
     
【註】關於古畫中的人物,尺寸大小的比例問題,「大、小」代表著畫中人物的身份地位(高或低;主或客)。 
 
{ SharonO S:真的還好我不是在寫清明上河圖…}
查了諸多資料,總不見有提及顧先生是畫中的那位,連丁點兒索,譬如有沒有鬍子都查不到,所以我猜他應該不在畫中(笨笨的才會把自己畫進去,心機重喔)。話說回來,就算五代時有照相機、錄影機及針孔攝影機,先生這位古代的偵探、臥底、線民+狗仔,本就可以理直氣壯地悠哉於畫框之外,只是好奇的我不免要猜一下:那時候他在做啥?眾樂樂時,如果一本正經、呆若木雞,兩眼咕嚕賊賊轉的杵在那兒,太突兀,反顯有鬼,所以咧,唱歌?跳舞?調情?還是根本就喝醉了,不醒人事之下,畫中內容全出於杜撰,騙人的?如是這樣,真是失敬失敬,佩服佩服,一騙能騙千年,賞畫者成了半個呆子(這畫如沒有歷史故事陪襯,我看名畫地位可能會打折扣)。
假使畫作內容屬實,那還真是古代,幸好沒有照相機,幸好沒有錄影機,更棒的是沒有針孔攝影機」,否則的話又怎會有這幅「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」的「韓熙載夜宴圖」呢?
 
解〝名畫流浪記〞的秘
自畫作完成到清朝以前,關於它的蹤跡記錄是空白的(我遍查不到)。清朝後,該畫長期收藏於紫禁城內,歷經數任皇帝,直到1912年,被遜帝溥儀攜至東北長春偽滿州國宮中。抗戰勝利後,該畫就流落到北京古玩店「玉池山房」。最後的私人收藏者是張大千,據說他花了500黃金購得此畫,之後還特別刻了一枚「東南西北,只有相隨無別離」的印章,蓋在圖卷上。當對岸的新中國成立後不久,組織了個「香港文物收購小組」,專門秘密收購流落海外的古文物,當時的組織負責人是徐伯郊,在他極力遊說之下,張大千將這幅畫連同其他一些國寶文物,以2萬美元賣給了中共。關於這段古畫流浪記,如今也只有兩個字能形容「可惜」。不是賣價太太便宜,而是可惜它的最終棲身處是故宮博物院對岸的,如果能收藏於臺北市至善路二段221號那該多好啊!張老先生您也…真是的…,唉…!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對岸於19901220日發行的特種郵票
 
五.解說的影片,請看
      
    
勿複製.jpg 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haron's 燕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9) 人氣()